2025年刚开场,化妆品行业便迎来“倒闭潮”。本文将深入剖析众多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或关闭部分渠道的原因,从外资品牌受挫到国货品牌困境,全方位解读背后缘由,并对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宝子们,2025年这刚一开年,化妆品行业就扔出了一个超级大“炸弹”,第一波“倒闭潮”汹涌来袭,这可把大家惊得合不拢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竟然有多达12个化妆品品牌,要么退出中国市场,要么关闭部分渠道。这其中,外资品牌占了8个,像欧莱雅、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联合利华等国际化妆品巨头旗下的品牌,也深陷这场“风暴”之中。就连一些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的品牌,也不得不接受黯然离场的残酷命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一起来深挖一下!
一、外资品牌折戟,日妆冲击尤甚
在这波倒闭潮里,外资品牌遭受的打击可不小,尤其是日本品牌,占比最大,足足有3个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化妆品金额为206.3亿元,同比下降了25.6%,而且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大幅下跌了,2023年的跌幅也有18.2%。这主要“归功”于“核污染水”事件。2023年6月初,“日本核污染水有害健康”的新闻冲上热搜,两个月后,日本政府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从2023年7月开始,中国自日本进口化妆品的金额就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滑。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只有一个月是正增长,其中12个月跌幅超过20%,最高跌幅高达56%。
就拿资生堂来说,2023上半年在中国市场营收增长还高达12.8%,可下半年受“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影响,营收状况急转直下,全年录得4%的负增长。2024年,资生堂在中国市场营收虽微增0.8%,但剔除汇率、业务转移因素,其实还是下滑4.6%。“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直接打破了中国消费者觉得日本化妆品更安全的固有认知。
另外,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这几年本就不太景气。从2022年至2024年,中国进口化妆品的金额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更是大幅下滑了15.2%。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大外资化妆品巨头在中国的日子都不好过。2024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录得近十四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联合利华在华销售额也录得中个位数的下滑;爱茉莉太平洋的降幅更是高达27%。宝洁在2024年财年(2023年7月 - 2024年6月),大中华区销售额下降9%,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降幅分别为15%和3%;雅诗兰黛在亚太市场(以中国为主)2023下半年至2024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6%,到2024下半年也没啥改善。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有点疲软,消费者对高档消费品需求明显下滑;另一方面,年轻人民族自信心显著提升,对进口化妆品“祛魅”了,不再觉得“进口的就一定高端”。那些知名度不高、主打高端市场的小众进口品牌,受到的冲击最大。今年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里,有4个主打高端护肤,占比一半呢。像日本高端品牌MENARD美伊娜多,1994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线下也有过不错成绩,可一直不重视品牌推广,代理商都说它几乎零推广,这也是销售不佳的重要原因。Shihyo和TATCHA这两个高端护肤品牌,背靠欧莱雅和联合利华,2020年后才进入中国市场,还没来得及打响知名度,就碰上市场整体下滑。大集团面对危机,肯定优先保成熟品牌,这些新入局者就容易被淘汰啦。
二、国货品牌艰难求生,彩妆市场尤为艰难
中国化妆品市场走向存量竞争,国货品牌日子也不好过。今年倒闭的4个国货品牌,彩妆品牌占了一半。为啥彩妆这么惨呢?这几年彩妆市场整体跑输大盘。疫情期间,大家戴口罩,对彩妆需求大减。2023年放开管控,彩妆市场有回暖,但也没扭转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彩妆香水市场规模同比下滑了6.8%。
比如,前阵子上市公司拉芳家化旗下曾月销千万的彩妆品牌VNK,就宣布倒闭了。还有成立于2021年的国货香薰品牌花言几木,倒闭原因是品牌资源有限,精力和资本都集中在产品本身,营销策略薄弱,影响了品牌发展预期,最终闭店。2022年成立的彩妆品牌水以SHUIYI也差不多,负责人说品牌刚成立没抓住时机宣传,一直不温不火,产品卖不出去。可见,国货品牌想从0到1突破,得有资源做“后盾”,还得有特点,避开“红海”市场。
三、行业未来走向何方
面对这波“倒闭潮”,化妆品行业得做出改变。从产品角度看,得更注重研发,满足消费者对功效、成分安全的高要求,比如研发更有效的抗衰产品、更温和的敏感肌适用产品。营销方面,不能再依赖传统套路,得利用好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精准触达消费者。而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是趋势,绿色包装、可回收材料的使用会越来越受关注。
对于国货品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提升品牌力,靠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不能只拼价格。外资品牌呢,得放下“架子”,加速本土化进程,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宝子们,你们对化妆品行业这波“倒闭潮”有啥看法?觉得未来哪些品牌能突出重围?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说不定,下一个美妆界的“黑马”就在咱们讨论中诞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