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医美巨头们又“闲”不住了。
11月8日,爱美客与韩国光子市场占有率前列的激光医疗器械企业Jeisys签署了一份经销协议,获得了Jeisys 旗下两款光电抗衰器械在中国的推广、分销、销售和相关服务,成为中国内地现有的一家经销商。
不过这并不是个例,在此之前,包括昊海生物、华东医药等在内的多家医美巨头也都曾下场押注过光电医美设备厂商。可以说,一场聚焦于医美巨头对光电医美设备厂商“买买买”的疯狂模式正在开启。
但光电医美领域的
热闹还不止于此。日前,北京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光电医疗
美容设备综合供应商奇致激光的IPO申请已获受理,将正式向上市发起冲击。而在一级市场,威脉医疗和西弥斯医疗两家光电医美领域的初创企业也在近期顺利完成融资,并且其投资方都来历不小,分别是国内
美妆巨头贝泰妮集团和国资“天
花板”深创投。
事实上,这一幕在医美行业似曾相识,如今已成功跑出的除皱瘦型素和胶原蛋白赛道,在前几年也同样经历了被巨头和资本推向行业风口浪尖的高光时刻。那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新的潜力赛道正在医美领域悄悄酝酿?而在这之中,谁又已经开始“抢跑”?
市场寒冬之下,行业里的任何一个动作往往都兼具了更多层面的含义,此次医美巨头集体押注光电医美设备也是如此。
先从市场来看,医美上游行业的并购整合趋势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体量大的公司持续整合有特色的医美产品。
对此,銘丰资本合伙人王莘亮博士向动脉网讲述了其内在逻辑,他谈道,“医美设备往往应对一个或几个适应症,很适合被整合。而对于医美上游厂商来说,通过整合可以丰富自身产品管线,使整体业务更加协同,品项搭配也更为完整,以此来提升业务体量。”
这是站在医美行业当前的整体趋势来看,那么再聚焦到国内市场,医美巨头集体“下场”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特殊因素呢?
首先当然是基于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不过这得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随着透明质酸赛道近年来愈发拥挤,从原料到终端产品,
价格都在逐年下降,这就造成了不少医美上游厂商开始出现业务瓶颈。以华熙生物为例,其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下滑10.27%,这是华熙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先出现净利润下滑。
所以,医美上游厂商们近些年都在渴望扩展新的业务板块,而在这之中,市场潜力较大且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光电医美显然是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医美下沉市场的挖掘。据悉,当前中国医美约2000万消费者主要集中在超前列和前列城市,且渗透率现阶段已经较高,未来很难有大体量的提升。医美市场未来真正的增量则是来自于下沉市场,而在这一基础之上,相比于对技术和医生都要求较高的手术类和注射类项目,光电医美类项目对设备依赖性较强,更易于标准化,因此风险较小,再加上其具备单价低且复购率高的优势,所以很容易带动医美服务对下沉市场的渗透。
而除了业务增长的诉求,还有一点关键性因素是上游厂商基于行业大环境变化而主动做出的调整。当然,这也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从医疗器械的行业发展路径看,医美设备的进口替代已进入重要节点。对此,銘丰资本合伙人王莘亮博士深有感触,他谈道,“参考国产超声、CT、核磁的发展路径,医美设备行业当前已经经过进口产商的市场培育,国产厂家也开始顺势进行仿制和技术追赶,现阶段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悉,近年来,虽然进口厂商在国内医美设备合规市场的总体市占率略有下滑,但仍高达80%以上,尤其是在高等设备这一块,其比例还要更高,因此国产替代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则是从治疗方式来看,药械联合在医美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对此,某家专注于医美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向动脉网谈道,“在轻医美领域,联合治疗已经成为当下较常用的手段,具体到C端场景,医生一般会建议客户先做注射填充,大概一个月后再进行光电医美治疗,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客户细分化、个性化的需求,也使得术后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1+1>2的水平。所以,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同提高临床认可度的合作关系。”
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前医美巨头集体下场布局光电医美,既有其内在对于丰富产品管线,寻找新业务增长的诉求,同时也有外部医美器械国产替代迎来拐点、整体诊疗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行业大趋势。
TAG:
美容 |
美容资讯 |
医美巨头重资下注的新风口 谁在悄悄“抢跑” |
医美 |
壹美文章链接:https://www.1beaut.com/news/mr14390.html